THE WORLD , IN ONE CITY

新加坡花园里过成都生活

2015-04-08 华西都市报

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崔伟


▲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崔伟


4月7日,“丝路花开·一带一路四川机遇”新加坡站的探访激起“千层浪”,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崔伟带着一个正在成都生长的“新加坡秘密”而来,讲述“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下,新加坡和四川两种基因在本地的孕育和生长。

自家旁边就有一个步行距离的花园,随时可以享受湖中泛舟、欣赏水幕电影,可以在自家楼下举行草坪婚礼,可以每晚在露天剧场欣赏音乐会……惬意的享受来自全球的机遇、新加坡的环境和成都的生活,这是新川两地牵手,五年后将在成都实现的现代化城市体验。

2012年,选址高新区南部园区的新川创新科技园正式动工,园区是新加坡和四川政府在中国西部合作的首个大型高科技产业发展集聚区,也是我国内陆省市与新加坡合作的首个大型合作项目。园区面积达10.34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12万人,就业人口12万至15万人。按照“产城一体”的总体规划理念,将打造一个产业、生态、人文高度融合的创新示范城,一座“世界交融之城”。

缘何中新合作的跨步由东向西的第一步踩在成都?怎样把花园里的新加坡生活带到成都?现代化城市会有怎样的体验?听崔伟讲述这个正在生长的“城市秘密”。

应“需”而生

新川两种基因孵化新兴城镇化样板

华西都市报:为何在中国西部建创新科技园?

崔伟:首先,这是中新合作由东向西,投向中国西部的信号。其次,再看各个具有代表性的园区,苏州工业园和无锡工业园的产生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快车道后,制造业崛起的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开始重视生态环保,于是有了天津生态城;再到后来的广州知识城,可以说是对城镇建设最初的探索。从时间上看,中新合作的大型项目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使命感。

四川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最关键时刻,四川对产业带动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强烈需求,新川创新科技园的产生可以说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新加坡的优势,携手探索四川新型城镇化的模式。

华西都市报:怎样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崔伟:就项目性质而言,它是新加坡和四川在中国西部合作的唯一大型综合性城镇项目,具有新加坡和四川的两种基因。全区的理念是“产业、生态、人文”,通过融合新加坡先进的产业发展、规划管理经验和成都丰富的产业资源、强大承载能力,助力园区内的国际企业尽享两地优势,缔造一座“世界交融之城”,一个产业、生态、人文高度融合的创新示范城,建设目标是“新加坡花园里的成都生活”。

花园生活

绿地占17.5% 步行距离之内有公园

华西都市报:什么是新加坡花园里的成都生活?

崔伟:现代化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建设,而是规划、建设与管理三位一体。新加坡50年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经验,是我们的优势。从李光耀先生50多年前提出的“花园城市”设想到如今,新加坡又提出“花园里的城市”愿景。前者是在家的旁边有个花园,后者则是把家建在大花园里。园区就是在成都建设新加坡花园。

华西都市报:具体怎么建?崔伟:在新加坡,15%的国土面积用于道路。在道路的规划设计上,推行“地下管廊”,将各种管线系统与道路工程同步建设、一次到位。另外新加坡将大约3000公顷的森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建设为自然保护区,居民住宅区则每间隔500米有一个1.5公顷的公园。正是因为有新加坡的城市建设经验,我们才愿意将寸土寸金的土地划拨如此大的面积用于道路、绿地和配套。园区50%为不可出让土地,其中24%用于道路建设、17.5%用于绿地、8.5%用于配套设施。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所有住在新加坡的人自家旁边都有一个步行距离的花园,这是新加坡住房规划是否符合要求的硬指标之一。园区打造的“新加坡花园里的成都生活”,就是说以后在新川创新科技园工作和生活的人群,都可以在步行距离之内便捷生活、感受自然。

四川优势

“选商”不“招商”四川招牌增加筹码

华西都市报:生态和人文的规划将实现新加坡的环境和成都的生活融为一体,那产业呢?

崔伟:园区将形成一个兼容并包的高新产业生态系统。园区重点发展生物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华西都市报:为什么选择这些产业?崔伟:我们产业建设的目标是以建立产业生态系统为总体导引,所以我们的招商方式是“选商”。

选择这些新兴产业,其一是因为其科技含量和发展前景,以及成都和新加坡在这些产业上已形成的优势。另外成都在此五大产业具备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强大的产业承载力,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同时新加坡也能够带来这五大产业领域的先进管理和规划经验。

华西都市报:“四川招牌”为选商增加了筹码吗?

崔伟:前面我提到的两地的产业优势是筹码,新加坡招商引资的经验和品牌影响力也是筹码,此外还有更多四川自身的优势。

必须承认,相较东部沿海城市,四川尚面临“酒香无奈巷子深”的问题,但我们有底气把四川的实力告诉投资方,包括四川、成都的区位交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叠加位置,以及四川上百所高校可以提供的充足的人才资源。

另外,我总是这样告诉全球的投资方,新加坡都来了、都看好的地方,你们还有什么担忧和犹豫呢?

来源: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媛莉


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

+86 028 8532 2322

marketing@sscip.com.cn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和祥二街505号5G互联科创园E栋5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