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LD , IN ONE CITY

新川创新科技园启动全球招商

2012-10-08 成都日报

近日,在美国时代广场,一串醒目的英文伴随着明晰的产城一体画面,传递着来自四川成都的全球信号:Bird’s view drawing of Singapore-Sichuan Hi-Tean Innovation Park(鸟瞰新川创新科技园)。

在本届西博会上,代表中新合作新范例的园区“新川创新科技园”,在天府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投资说明会上正式宣布启动全球招商。2020年,在中国西部的成都,一个集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国际一流创新科技园区将在天府新区崛起。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敬刚出席会议。市长助理、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韩春林出席投资说明会。

全球招商
打造天府新区建设旗舰项目

“就在这个月,我们的招商团队刚从美国回来,这是新川创新科技园正式启动全球招商的‘热身站’,效果高于预期,多家全球‘百年老店’对项目表达了浓厚兴趣。” 刚从美国率队归来的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崔伟,对此次赴美的“点对点”招商效果很认可,“新川创新科技园的目标就是打造天府新区建设的旗舰项目,接下来的推进工作会很繁重。接下来,此次对接的全球企业会相继来蓉;在今年内,我们的全球招商计划也会整个拿出来,合理地推进建设进度;计划在明年,结合经济形势、产业结构陆续启动欧洲国家的招商计划。”

崔伟告诉记者,基于新川创新科技园的产业高端定位,园区全球招商将不会采用大型投资说明会的方式,“我们通过各种渠道直接与全球企业的高层进行点对点的对接,也就是说,每次全球招商,走出去,其实都是直奔主题而去,这样会更有实效。”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飞利浦、GE、EMC等欧洲企业主动参会外,吉宝置业等新加坡企业也专门赶到现场,并对园区基建进度、产业配套等问题密切关注,“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新川创新科技园建设,如果可能,我们非常期待参与这个标志园区的建设。”吉宝置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定位高端
园区要做引领更要做带动

据悉,位于天府新区核心起步区的成都高新区中和组团的新川创新科技园,园区面积约10.34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12万人,就业人口12万—15万人,园区预计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而从产业方向定位分析,将以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数字新媒体、生物医药、环保、精密机械、金融、培训8个产业作为主要的发展领域。园区将承接延伸成都高新区现有的优势产业,聚集现有产业链上的最高端业态,同时导入具有可行性的新兴产业,形成中国西部地区高端产业、产业高端聚集的标志性区域。

“对一个园区而言,10.34平方公里的面积,确实体量很大,但是把它放在成都、四川,乃至西部的地图上,它其实很小,那这10平方公里要做什么?能带来什么?”深谙全球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崔伟分析,10.34平方公里内,新川创新科技园要聚集八大产业的技术高端、人才高端、市场高端,而10.34平方公里外,新川创新科技园还要支撑、引领一个区域的产业高端化进度,“举个例子,做生物医药,它的研发、测试等技术高密集的领域可以在园区完成,但产业链后端的中试、产业化,则可以在区域之外进行,这样一来,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意义才能完全体现出来,而非仅仅是10.34平方公里以内的事情。”

崔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回国的留学生, 1985年从美国回来,1989年前往深圳,一待就是20年。2007年,他来到成都,在新都、龙泉建物流园区。紧随产业西部转移,在很多机构准备在蓉建设物流载体的时候,他曾“操刀”的物流园区已投入运营,最先尝到甜头,“规划产业园区发展方向也一样,要超前谋划,没有预见,就不能做到高端与引领。”在崔伟看来,眼下,中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50%,放在东部主要城市, 这个数据会高于50%,西部则会低于平均数据,后发,其实就是机遇,“西部潜力很大,产业西进是必然,成都抓住了这个机遇,而新川创新科技园,要走在机遇的前头。”

城市轻轨
将形成循环环保交通体系

据悉,在“产城融合、职住一体”的建设理念上,园区采用“6+1”式组团布局,将形成7个相对独立又有机共融的混合功能组团, “1”为集园区科技文化、信息交流、中央绿地为一体的“新川之心”,其他6大组团分别为:天府大道创新门户(组团一);服务外包、低碳产业科研园(组团二);复合功能发展核心(组团三);生物医药、生态居住(组团四);高端制造研发(组团五);创意研发及成果转化核心区(组团六)。

“园区建设的低碳、环保理念将贯穿‘交通先行’的理念,眼下,我们正在抓紧启动的‘城市轻轨’建设方案规划,就是要体现城市与产业的‘绿色融合’。”崔伟告诉记者,建成的新川创新科技园内,区域性的“城市轻轨”将形成连纵“6+1”式组团布局的循环环保交通体系,在与地铁线路站点互补的基础上,建设有轨电车系统,让主要活动轴线实现“零距离”换乘。

在总体规划的交通架构中,新川创新科技园将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已规划了红星路南延线、新成仁路、成自泸高速路和会龙路、科技商贸大道、新川大道等“三纵三横”的城市主干道和地铁1、6号线等线路。起步组团内“两横两纵”、总长约14.2公里的主干道,南北向的红星路南延线、新成仁路已于去年底开工建设,东西向的新川大道、会龙大道已启动开工准备工作,红星路南延线将在今年底建成,其余3条道路将于2013年建成。此外,在园区内部  主干路网建设进度上,年内内部主干道也将陆续开建,一旦开建,基本可确保在12个月左右建设完工。

高效推进新加坡对园区建设寄予厚望

“四川与新加坡的深入合作从1996年就开始,而新川创新科技园则是将深入引向高端与示范。”昨日,专程来蓉参会的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中国司华西区副司长张婉芯,对新川创新科技园的建设定位与推进进度表达所感,“从最初的筹建,到开工建设、全球招商启动,仅用了两年半时间,对于这样一个大体量、高标准的园区建设,这样的顺利推进速度让我们非常自豪。”

据悉,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由中新双方合资在成都高新区组建,中新公司进行整体规划、开发,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2.97亿美元,合资双方分别为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新加坡新川投资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由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旗下的星桥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与胜科城镇发展有限公司出资组建)。对于新川创新科技园的看重,新方可谓寄予厚望,“新川创新科技园是我们参与西部大开发的首个项目,也是在中国最具标志示范的园区,是一个里程碑。”

来源:成都日报


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

+86 028 8532 2322

marketing@sscip.com.cn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和祥二街505号5G互联科创园E栋5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