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LD , IN ONE CITY

8年后崛起一座创新示范城

2013-01-03 成都商报

人物简介:

8年后.jpg


▲崔伟

北京人,55岁。现任新川创新科技园运营方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中新公司)董事、总裁,此前在上市公司深圳赤湾石油基地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总经理。

上世纪80年代初赴美国旧金山大学攻读MBA,回国后进入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讲师,系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海归人员。80年代后期闯荡深圳,曾长期担任中外合资企业高管。2011年底,成都天府新区建设大幕开启,四川与新加坡在成都高新区共建新川创新科技园。崔伟受新加坡方面邀请来蓉,执掌中新公司。

一个CEO的新型城市化理想

崔伟希望用8年时间实现新型城市化理想:在这片10.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要有现代化的产业,也要有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成为一个产业、人文、生态高度融合的创新示范城。

学经济出身的崔伟试图把新川创新科技园当作一个城市化课题来研究,他要把近20多年对城市化的思考融入这座新城的建设中,让它成为一件富有持续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2012年9月27日,在第十三届西博会上,天府新区旗舰项目———新川创新科技园举行了自建设以来首次公开投资说明会,启动全球招商。

会后,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新公司)总裁崔伟被记者团团围住,文质彬彬、富有学者气质的崔伟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日前,成都商报记者再次约访崔伟。在他的办公室内,崔伟用了一个上午来描述新川创新科技园的运营思路及对天府新区、对成都乃至西部发展的见解。他侃侃而谈,逻辑缜密,中途甚至没有喝一口水。

5年前投资成都  认准产业转移价值洼地

■“中国经济腾飞第一个进攻波次是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第二波则是在以成都为代表的西部地区。2007年我们看到了这个趋势。”

虽然崔伟是2011年底才到成都工作,但2007年他就已同这座城市结缘。

那时他还是深圳赤湾石油基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基地)的总经理。经过多年发展,深基地在全国范围修建了多个现代化的物流园区,如上海、昆山、南京等地。在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的大趋势下,崔伟把目光转向身处西部腹地的成都。当年,他亲赴成都,在龙泉驿、新都等地投资兴建物流园区。几年下来,这些物流园区运转良好。

在成都兴建物流园区的决策,基于崔伟当年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研判。“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沿海地区的产业已变得非常成熟,成本不断增加,城市里什么都贵,工资水平又上不去,技工很难招到,造成城市竞争力削弱。”因此,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是必然。那么,转移到哪里去?崔伟认为,中部是到郑州,西部则是成都。

之所以选择成都,是因为成都是西南地区的门户型城市,辐射周边,发展物流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崔伟说,当年深基地来成都投资考虑的不仅仅是城市现状,而是把这里看作中国经济第二波腾飞的起步点。“中国经济腾飞第一个进攻波次是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第二波则是在以成都为代表的西部地区。2007年我们看到了这个趋势。”他借发展经济学中的梯次发展理论向记者解释,经济都是由高到低转移,通过资本逐利挖掘出新的价值洼地。中国改革开放前30年发展的是沿海地区,现在沿海经济发展“满了”,重在GDP质量提升而非数字提升,这个时候,机会自然蔓延到西部。

5年前的成功投资增强了崔伟对成都担当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信心,也为他后来离开深圳投身成都天府新区建设埋下伏笔。

受新加坡方面邀请 赴蓉投身天府新区建设

■目前,新川创新科技园已投入21.3亿元建设资金,土地拆迁完成了80%以上。今年9月,崔伟带队前往新加坡、美国实施招商对接,目前中新公司正在对约20家企业进行筛选。

2011年底,四川省启动建设天府新区。这是一个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其建设目标是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等之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在带动成都现代产业发展的同时,进而带动整个西部经济发展。

天府新区总面积1578平方公里,其中,成都分区约占81%。天府新区的空间结构布局为“一带两翼、一城六区”,其中“一城”即为位于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的天府新城。这里将集聚发展中央商务、总部办公、文化行政等高端服务功能,建设成区域生产组织和服务的主中心。天府新城分为中和、大源两大组团,新川创新科技园是中和组团3大重大产业化项目之一。

在产业规划上,天府新区共规划了8大产业集聚开发区,新川创新科技园便是其中一个,主要以科技研发为主导,大力发展信息服务、服务外包和总部办公。

新川创新科技园由新加坡和四川省合作开发建设,规划总面积10.34平方公里,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按照“产城一体”的总体规划理念,新川创新科技园将打造一个集产业、人文、生态高度融合的创新示范城,规划居住人口12万人,就业人口12万至15万人。

2012年5月8日,新川创新科技园正式开建。四川和新加坡合资组建了中新公司,负责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总体规划、开发和招商。

在中新公司总裁人选上,新加坡方面想到了有多年上市公司运营经验的崔伟并邀请他加盟。带着对天府新区的高度认同和对西部城市化进程的浓厚兴趣,崔伟只身一人来到成都。

崔伟组建了一个高度专业化、国际化的运营团队,全身心投入到新川创新科技园的建设与招商工作中。目前,该区域已投入21.3亿元建设资金,土地拆迁完成了80%以上。

今年9月,崔伟带队前往新加坡、美国实施招商对接。在新加坡,引来当地企业的热烈关注;在美国,新川创新科技园的形象广告登上了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屏幕。美国一些“百年老店”如GE、洛克菲勒的高层等对该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目前,中新公司正在对约20家企业进行筛选,“我们有自己的门槛,还有一些产业定位,所以仍需同这20家企业进行进一步的商讨。”

据他介绍,中新公司在今后几年内,将持续面向世界500强企业、著名中介机构、国际研发机构等进行全球招商,每年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至少有4次。

用8年时间 实现新型城市化理想

■在交通上,有轨电车、公交系统串联组团核心,强调公交优先;在生态上,建立城市生态网络,提高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等环保健康指标……

对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未来,崔伟说希望用8年时间在这里实现他心目中的新型城市化理想———

在这片10.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要有现代化的产业,也要有现代化的城市生活,成为一个产业、人文、生态高度融合的创新示范城。为实现这一点,园区内的公共配套、交通组织要平衡协调,既不能拥挤,也不能太空旷。在交通上,通过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连接园区内外,有轨电车、公交系统串联组团核心,强调公交优先;在产业上,新川创新科技园7个组团各有侧重,将根据各自区位条件,确定主导产业发展类型,包括服务外包、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数字新媒体、环保、培训、精密仪器、金融等8大产业;在生态上,要根据规划区地形和生态特征,建立城市生态网络,提高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等环保健康指标……8年之后,新川创新科技园初具规模,能实现自我循环。

“我30多岁时投身中国东部的城市化,现在投入西部的城市化进程,希望能凭自己的经验在这里留下点什么。新川创新科技园是我最好的实验室。”崔伟坦言。

言及更大范围的天府新区建设,崔伟认为,“在产业转移的大势中,天府新区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天府新城及新川创新科技园又起到示范性作用。”通过科学的产业转移,天府新区可以使高端价值链在这里重组,使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聚集在成都及其周边。

记者手记

让新川创新科技园 成为一件艺术作品

“我想写本关于中国城市化之路的书。中国的城市化如果没有西部城市化是不完整的,所以我来了。”在过去20多年中,崔伟见证了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化、现代化的历史大潮,这一次他把视野放在了西部。

学经济出身的崔伟试图把新川创新科技园当作一个城市化课题来研究,这个项目成了他投身中国西部城市化的一所宝贵的“实验室”。他要把他近20多年对城市化的思考融入这座新城的建设之中,让新川创新科技园成为一件富有持续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与其说崔伟是一个公司的总裁,记者更愿意把他看成一个经济学教授。他言谈中学术意味浓厚,总能从西方经济学理论中找到观点来论证新川创新科技园的现实运作。他大谈美国经济发展史,并将其同中国西部、与成都的经济发展做类比,从而得出天府新区建设、交通建设对当下成都发展策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的最终梦想,是要总结自己亲历的中国城市化过程,并用学术的方式呈现给世人。

学者情怀加上企业家风范,让我们理解了为什么崔伟会放弃深圳百万年薪的上市公司CEO职位,来到成都开辟一段新的职业人生。

数据点击 1月到10月,天府新区高新片区建设进度

中和组团 新川创新科技园已投入超21亿元

新川创新科技园已投入超过21亿元建设资金,土地拆迁完成了80%以上,红星路南延线、新川大道、新成仁路等园区主干道路正在抓紧施工,其他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也已全面开工。今年底,中和组团内50%的道路可建成通车,红星路南延线等道路明年上半年通车。中和1线、中和2线、和迎大道、新成仁路、成仁快速通道等5条道路,将确保今年底无障碍段完工。

两个重大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占地500亩的高新低碳环保产业孵化器,总体规划设计已于近期经高新区管委会规委会通过。天河生物医药科技园已完成项目总评方案并进入开工倒计时。

龙祥佳苑3期、龙腾苑、新怡花园(A、B区)、新怡华庭、朝阳三期A区等安置小区正在进行主体施工。

大源组团 14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已开始土方施工

正在实施1平方公里大源商业商务核心区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及车道、大源片区公交B站及配套用房等。其中大源商业商务核心区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及车道工程将在年底前完工。贯穿大源组团的元华路正在实施道路拓宽改造,预计明年4月完工。

大源商务核心区的东方希望天祥、富润国际广场、环球时代中心、蜀都中心等正在加紧主体施工。两江国际、星宸国际、创源中心已开建。大源组团今年开工的21个重大产业化项目中,生态总部园、成都长虹高科技研发基地、腾讯客服及网络游戏开发中心、携程旅行网区域总部等14个项目已开始土方施工。

位于大源组团的天府软件园已聚集了32家世界500强企业,其中今年新增博世集团、通用电器以及德国联邦铁路等3家。高新区已与13家金融企业签约建设金融后台中心,如今已有工商银行、兴业银行等企业的后台中心投入使用,其余多个企业的项目正处于大规模建设阶段。

大源双河四期、五期约131万平方米安置房力争年底前完成主体施工。


中新(成都)创新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

+86 028 8532 2322

marketing@sscip.com.cn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成都高新区中和街道和祥二街505号5G互联科创园E栋5楼